当前位置:cn老域名出售-玉米号财经广元老人5万现金“变”保单—一万元存款如何理财
广元老人5万现金“变”保单—一万元存款如何理财
2022-05-24

目前,当事银行与魏先生取得联系,魏先生同意协商解决,并就事件中的细节与当事银行和当事保险公司进行沟通,但尚未达成一见。

徐女士还介绍,因为银行出单必须在储蓄柜台办理,所以她只是在储蓄柜台打印单据,“并非魏先生说的在储蓄柜台办理保险。”徐女士还说,今年2月魏先生到银行咨询相关情况时,并没有说退款或退保。“我还打电话让保险公司的售后人员过来解释。”

■市民质疑 买保险无合同 且未告知风险

■银行网点 太婆主动咨询理财 员工操作正规

相关 银行理财产品不得与保险混淆销售

第一,没有合同,只有保险单。 根据《中华人民国保险法》,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义务关系的协议。保险人应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,应当载明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。但傅女士拿到的保险单上除了自己的信息、交费金额、交费年限外没有其他信息。

[导读]“本来是到银行去存钱,哪晓得遇到银行工作人员推销理财产品,5万元现金到头来变成了一张保险单,现在我们想把钱取出来,保险公司还说要扣2500元‘退保手续费’,我妈都因为这件事心脏病复发了。”日前,市民魏先生向记者讲述了其母亲傅女士的。目前,魏先生与当事银行及保险公司已开始进行协商,但事件的具体细节尚未

魏先生说,母亲当天回家后并未向家人提及此事,直到保险公司回访时,她才知道自己购买了一份保险。“今年过年的时候,母亲才给我说买了个理财产品,让我看看,结果我一看,发现她买的就是一份分红型保险。”

“因为这个事情,母亲生病住院了,作为子女心里还是很不舒服。”魏先生说,今年3月,他受母亲委托,向利州区提出诉讼请求,希望判定当事银行和当事保险公司虚假宣传,隐瞒真实情况,傅女士在保单上签字,构成欺诈。因为没有合同,魏先生去法院起诉时险些没有被受理。“我说我就是告没有合同。”魏先生说,目前法院已理,正在等待审理。“诉讼请求中提到了索要母亲发病的治疗费和损失费,这是小事,判定保单无效拿回存款才是最终目的。”

在傅女士拿回的某银行客户回单及保险公司保险单上,没有任何关于所购保险产品的内容描述,也没有记载合同双方的、义务、责任和风险。对此,魏先生提出三大疑问。

傅女士购买的保险为万能型,收益有风险,银行工作人员当初介绍该产品时,为何不说明风险?

正文已结束,您可以按alt+4进行评论

2011年3月,中国银监会已叫停保险公司人员在银行网点驻点销售,并严格,在商业银行网点销售的保险产品,不得与储蓄存款、基金、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销售。保监会也有明确要求,保险代理人不得将保险产品作为储蓄产品介绍,不得套用“本金”、“存入”等概念,不得将保险产品的利益与银行存款收益、国债收益等进行片面类比。保险公司委托银行代理销售投资连结保险的,严格在银行理财中心和理财柜台销售,不得通过银行储蓄柜台销售投资连结保险。

据魏先生介绍,2015年11月9日,61岁的母亲傅女士独自到广元(微博)某银行柜台存款,办理业务时银行储蓄柜台内的工作人员推销理财产品。“本来我妈想把5万元现金存3年的定期,但工作人员称该理财产品也是存款三年,年利率高达5.25%,母亲便同意办理该理财产品,结果到手的却是一张转账单、一张保险单和一张投保单,再无其他合同。”

编者注:该视频与原文无关,仅供扩展阅读

■事件进展 儿子代母起诉 三方展开协商

根据《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》中第二十七条,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保险产品的复杂程度区分不同的销售产品。对于保单期限和缴费期限较长、保障程度高、产品设计相对复杂以及需较长时间解释说明的保险产品,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开拓理财服务区、理财专柜、财富中心、私人银行等专门销售区域。(来源:广元晚报 记者 牟蓉)

■保险公司 保单就是合同 附加条款当事人没要

第二,为何不说明3年内取钱要扣本金? 在傅女士提供的保单上,没有相关条款约定取钱扣费,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也并未提及此事。此外,保单上标注保险期满竟是2029年11月10日。

目前,魏先生与当事银行及保险公司已开始进行协商,但事件的具体细节尚未达成一见。另据魏先生介绍,3月中旬他已代母亲将当事银行及保险公司诉至法院。

得知该情况后,魏先生代母亲多次找到当事银行及保险公司,要求退款。“银行仍说这是银行和保险公司联合推出的高收益理财产品,钱已转至保险公司,让我回家等收益。保险公司则说,退钱要扣‘退保手续费’2500元。这5万元钱是我妈辛苦攒下的救命钱,因为这件事,我妈还心脏病复发住院。”

针对保险期满为2029年,该负责人称,保险期满3年后,投保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继续投保,“我们还是按照合同商定的收益算,保底3%。”4月7日下午,四川保监局接到魏先生投诉后,当事保险公司和广元市保险行业协会才知晓此事。

据徐女士介绍,去年11月9日当天,她在银行非现金业务柜台工作,傅女士到银行后直接上前咨询她,询问存款利率哪个比较高。“我当时告诉傅女士,我们这除了存款还有理财产品,在向傅女士介绍这款产品时,我作了详细全面的解释,傅女士自愿购买,所有单据都是她自己签名的,不存在。”

■事件回顾 老人到银行存款 5万现金变保单

对于该保险无合同的情况,当事保险公司银保分管负责人称,产品销售不存在欺诈,产品销售后在犹豫期会有回访。傅女士购买的产品有15天犹豫期,期间可退保,除成本外不收取任何费用。犹豫期之后退保就会扣除相应手续费。“回访过程中,傅女士自己也表示对所购产品的条款、风险都了解,并不是不知情。我们的保单就是合同,一式两份。所有保单重控,跟押钞车一起走。”该负责人称,产品不同所配条款不同,“保险单有附加条款,当时办理的时候她没要。”

“本来是到银行去存钱,哪晓得遇到银行工作人员推销理财产品,5万元现金到头来变成了一张保险单,现在我们想把钱取出来,保险公司还说要扣2500元‘退保手续费’,我妈都因为这件事心脏病复发了。”日前,市民魏先生向记者讲述了其母亲傅女士的。

对于魏先生的疑问,当事银行当初为傅女士办理相关业务的徐女士称,傅女士是银行的老客户,她们两人比较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