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cn老域名出售-玉米号历史班昭为什么要著写《女诫》?班昭是个怎么样的人?
班昭为什么要著写《女诫》?班昭是个怎么样的人?
2022-05-25

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班昭为什么要著写《女诫》?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“有妇谁能似尔贤,文章操行美俱全。一编汉史何须续,女戒人间自可传。”南宋诗人徐钧的《曹世叔妻班昭》一诗,高度赞美了东汉才女班昭的历史功绩:修《汉书》、编《女诫》。其实,班昭的才情不仅于此。

(一)奉诏续书

班昭,又名班姬,字惠班,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女、班超与班固的小妹。由于家学渊源,她与父兄同样“博学高才。”14岁时,她嫁给同郡曹世叔,为他生下两个儿子和几个女儿。曹世叔病逝后,班昭寡居。她洁身自爱,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要求,为守寡者树立了榜样,更为创作《女诫》埋下了伏笔。

公元92年,东汉外戚窦宪密谋叛乱。东窗事发后,被汉和帝革职并赶回封地“迫令自杀。”班固因与窦宪关系密切受到株连,被捕入狱冤死狱中。汉和帝痛惜班固“著《汉书》,尚未就”,诏令班昭继承哥哥遗志,入“东观臧书阁”续写《汉书》。

《汉书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,它时间跨度长达229年,且内容丰富,分为纪12篇(主要记载西汉帝王事迹)、表8篇(主要记载汉代人物事迹等)、志10篇(专述典章制度、天文、地理及各种社会现象)传70篇(记载各类人物的生平及少数民族历史等),共100篇,80万字。

班昭奉诏在藏书阁经年累月阅读汗牛充栋的历史文献,对父兄遗留下的散乱文稿进行精心整理核校,同时补写出八表(《异姓诸侯王表》、《诸侯王表》、《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、《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》、《外戚恩泽侯表》、《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古今人表》等)及《天文志》。40岁时,终于写成《汉书》。为表示对哥哥的敬意,班昭坚持不在书稿上署名。

《汉书》成书发行后,因文辞艰深和涉猎面太广,很多学者都难通畅阅读并理解。“海内大儒”马融虽名满天下,对《汉书》却“多未能通”,于是心甘情愿拜伏在班昭阁楼下,师从她诵读传授。

此后,班昭成为皇家常客。汉和帝多次诏请班昭进宫,并令邓皇后和诸贵人们以师礼待她。班昭在皇宫“礼义居洁,耳无涂听,目无斜视,出无冶容,人无废饰”专心教授她们儒家经典、天文算术和女德女贤等知识,被她们敬称为“曹大家(gū)”。每有各地或外国“贡献异物”,班昭总被诏令入宫,写诗作赋赞美其物。班昭的诗赋总能恰如其分写出异物的特点并加以赞美,深受皇室赞美。

(二)替兄求归

班昭的长兄班超投笔从戎后,奉汉明帝诏令出使西域,完美复制了西汉张骞打通中国通往西方道路的伟绩,并镇守西域30年,震慑西域诸国皆臣服汉朝,因功被封定远侯。

班超在偏远的异地拼杀数十年后,因“久在绝域,年老思土”,上疏请求“生入玉门关。”汉和帝因班超是西域德高望重的定海神针,担心他的离开会导致西域政局动荡,因此尽管班超多年上疏,始终没有表态。

班固之死,已令班昭痛不欲生。她无论如何不能坐视长兄老死西域,因此含泪上疏求情:“妾兄定远侯班超承蒙陛下皇恩,得以在沙漠久居三十年。当年随他出征西域的将士都已去世,唯班超年近七旬,‘衰老被病,头发无黑,两手不仁......耳目不聪明,扶杖乃能行......如有卒暴,超之气力不能从心,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,下弃忠臣竭力之用,诚可痛也!......妾诚伤超以壮年竭忠孝于沙漠,疲老则便捐死于旷野,诚可哀怜!’因此,恳请陛下准许班超回朝!”

这份词情并茂的奏表令汉和帝潸然泪下,“帝感其言,乃征超还。”“(班)超在西域三十一岁”,积劳成疾,回国后百病缠身,两年后不幸病逝,结束了一生的传奇。书写班家传奇史的重任,历史地落到班昭肩上。

(三)智谏太后

汉和帝驾崩后,邓皇后临朝称制。她对班昭依然极为尊敬,经常邀请她入宫参与朝政。班昭凭借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独到准确的见解,为她献上不少利国利民的建议。由于表现出色,邓皇后被尊为邓太后之后,特封班昭之子曹成为关内侯,“官至齐相。”

邓太后掌权,倚重哥哥邓骘等四兄弟。邓骘等人虽深居高位,但因深知外戚当政的危害,所以如履薄冰,行事谨慎、奉公守法。尽管如此,他们依然感觉高处不胜寒。于是趁母亲病重之机,四兄弟“共上书求还侍养。”母亲去世后,四兄弟连续上奏请求辞官,居家为母亲服丧。邓太后打算拒绝,特意征求班昭意见。

班昭久与朝政,一眼看穿邓氏兄弟急流勇退的真实意图。经过深思熟虑,她决定将他们的请求定性为“谦让”,于是上疏建言:“妾闻谦让之风,德莫大焉......昔夷齐去国,天下服其廉高;太伯违邠,孔子称为三让。所以光昭令德,扬名于后者也。《论语》曰:‘能以礼让为国,于从政乎何有。’由是言之,推让之诚,其致远矣。今四舅(即邓氏四兄弟)深执忠孝,引身自退.....”

班昭旁征博引歌颂四兄弟出于忠孝而谦让的美德,委婉提醒邓太后:“如果您现在以天下尚不平安为由拒绝他们的合理要求,那么日后他们如果稍微有点儿过失,谦让美名必定前功尽弃。所以,恳请您恩准他们的请求。”邓太后阅完奏章思之再三,“从而许之。于是骘等各还里第焉。”

(四)创作《女诫》

公元110年,体弱多病的班昭深感“性命无常”,于闲暇时编著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女子教育专著《女诫》,论述女子在“夫家”必须处理好敬顺丈夫、屈从舅姑、顺从叔妹这三大关系,具体内容为:“(女子)卑弱第一,夫妇第二,敬慎第三,妇行第四(女有四行,一曰妇德,二曰妇言,三曰妇容,四曰妇功),专心第五,曲从第六,和叔妹第七。”

此书原为班昭教导班家女性如何正确为人处世的私书,但因班昭素来行止庄正,此书又文采飞扬,所以很快飞出班家,被京城世家广为传抄,当做家庭女子教育的宝典。曾师从班昭学习《汉书》的马融如获至宝,“令妻女习焉。”《女诫》被后人列为《女四书》(古代教育妇女的四本书:《女诫》﹑《内训》﹑《女论语》﹑《女范捷录》)之首。

班昭在《女诫》中,提倡妇女必须遵从“三从之道”和“四德之仪”,此观点被后人视为禁锢中国古代女性思想和自由的枷锁,散发着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浓重腐臭味。时至今日,仍有人喋喋不休拾人牙慧甚指责道:《女诫》,是将中国古代妇女推进三从四德这万劫不复深渊的罪魁祸首。

此类论调,其实是在曲解和阉割《女诫》!

(五)动因探讨

汉朝自初建起,后宫皇亲外戚斗争便闹得如火如荼。先是吕后于刘邦驾崩后临朝称制长达十六年,后有王政君外戚专权数十年最终导致侄儿王莽篡汉,外戚当权贯穿了西汉始终。

班昭奉诏入宫续写《汉书》时,正值汉和帝意气风发整顿朝政奋发图强之时。汉和帝即位时年仅9岁,养母窦太后(窦氏)临朝称制,与哥哥窦宪执掌朝政,独断专行,胡作非为,引得天怒人怨。公元92年,13岁的汉和帝联合宦官势力,成功扫灭窦氏戚族后亲政,开创“永元之隆”,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。

汉和帝驾崩后,邓皇后迎立寄养在民间的出生刚百日的少子刘隆为帝,被尊为皇太后,仿效窦太后临朝称制。刘隆满岁时早夭,成为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皇帝,谥号孝殇皇帝。邓太后为保住权位,与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密谋,迎立13岁的刘祜为汉安帝,继续把持朝政,“凡临朝十七年。”从此,朝廷“凡诏敕皆出邓后也。”

路不平,有人铲。眼见汉安帝“年长,宜亲政事”,邓太后却紧抱权柄,“权在外戚”,郎中杜根直言不讳“上书直谏。”邓太后恼羞成怒,令人把他装进袋子里“于殿上扑杀之。”杜根因执法者手下留情,侥幸诈死逃得性命,伤愈后到山中酒店当了个酒保谋生;“平原郡吏成翊世亦谏太后归政,坐抵罪。”连邓太后的亲弟弟邓康,也“以太后久临朝政,心怀畏惧,托病不朝。”

班昭入宫后,因与邓太后毫无利益冲突,所以很快成为邓太后亦师亦友的闺蜜。邓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施行的很多有益措施,都有班昭的劝谏之功,因此儿子才被邓太后封侯。但是,班昭饱读诗书博古通今,对此现状忧心忡忡。她对外戚当政的危害看得一清二楚,又不便当面直谏,思来想去,想出假托教训女儿来讽谏朝政的主意。

班昭自述《女诫》的写作目的,是担心家里正当出嫁的女儿们:“不渐训诲,不闻妇礼,惧失容它门,取耻宗族”,所以成书后“愿诸女各写一通”,从中得到补益和帮助。

但从序言中可知,“年十有四,执箕帚于曹氏,今四十余载矣”的班昭,此时已年近花甲。在崇尚早婚且地位愈尊出嫁愈早的汉代,班昭不可能还有几个待字闺中的大龄女儿。所以,既然女儿待嫁不成立,目的指向就非常明确:后宫,上至邓太后,下至小宫女。班昭以《女诫》告诫她们:准确定位女性地位,平时孝敬公婆相夫教子,有权后切忌干预朝政牝鸡司晨。

事实证明,班昭的确有先见之明:邓太后去世后,汉少帝与汉顺帝被闫太后及外戚玩弄于股掌中、汉冲帝和汉质帝与汉桓帝被梁太后及外戚强势打压无所作为、汉灵帝遭窦太后(窦妙)及外戚欺负得没有脾气,汉少帝被何太后及外戚控制得无法喘息。太后及外戚专权,把东汉中后期皇位的传承史,演变成外戚与宦官血腥厮杀的政变史。

可惜,《女诫》流传到南宋时,被程朱理学家们出于政治需要大肆吹捧并随心所欲加以发挥。告诫后宫女性的《女诫》,先被后人别有用心改变成禁锢古代女性的枷锁,再遭时人视为封建社会束缚女性的渊薮加以痛批。一个德才兼优的古代才女,居然会宣扬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!设若班昭黄泉有知,当笑后人无知弱智吧!

班昭“年七十余卒”,邓太后闻讯“素服举哀,使者监护丧事。”班昭一生著述颇丰,“所著赋、颂、铭、诔、问、注、哀辞、书、论、上疏、遗令,凡十六篇”,为后人留下一笔丰富的史学和文学遗产。